-
大丰网红老周“翻车记”:一扒全是戏,流量背后藏了多少真?
1. 教培“扛把子”变过气导师?
当年号称“盐城教培界扛把子”,全国收徒上百,如今自嘲“只剩一个徒弟记得我”。从抖音几十个“校长徒弟”到直播间冷清,老周的吐槽里写满了教培行业兴衰史——只是这“桃李满天下”的人设,经不起“感恩率”的检验。
2. 直播蹭饭变“海底捞纠纷”
海底捞门口怒吼“谁规定的不能直播”,被驱赶后当场叫板店长,视频一发直接引爆争议:是维权斗士,还是蹭流量无底线?网友辣评:“嗓门大不等于有理”。
3. 足球赛“翻车”成全民公敌
苏超联赛后恶意贬低家乡球队,嘲讽球迷助威“太吵”,甚至吹捧对手踩盐城。一夜之间,从“网红”变“公敌”,逼得官方下场谴责,自己连夜删视频、改ID。网友痛批:“为了红,连家乡都能卖?”
4. 捐款风波里的“杠精人设”
学校募捐时阴阳发文“你捐了多少?”,配图官方文件引争议。一边蹭公益热点,一边被质疑“挑事成瘾”,盐城人戏称:“大丰第一网红?不如叫第一戏精”。
结语:
老周的流量密码,一半是“敢说敢骂”的江湖气,一半是精准踩雷的争议体质。可当人设一次次被扒出“双标”“无底线”,剩下的恐怕只有一地鸡毛——毕竟互联网有记忆,蹭来的热度,终会反噬。举报
